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中国百科)有限公司官网

(人民网)苏州大学文正学院:90后学生奉献中绽放青春

发布时间:2012-05-31

  人民网苏南频道苏州5月19日电(记者 钱腾飞) 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有这样一群90后大学生,他们没有把大把时间花费在游戏、聚会、睡觉上面,他们放弃假期,选择去西部支教,去见识见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去看看偏远地区的孩子是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孝敬父母。这群90后大学生来自不同籍贯、不同年级,怀揣着不同的梦想,但却拥有同一个名字叫“志愿者”,并且坚持着同样的宗旨默默地践行着“热爱公益、奉献社会”的精神。

  19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47个家庭、61位家长代表被邀请来到校园,参加该校第二届学生成才成长展示日活动。

  志愿者服务平台 助学生融入社会

  文正学院2009级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张星星今年评选出的50位“志愿之星”之一,当谈到2011年暑期前往贵州天柱县竹林乡小学支教的经历,她觉得支教虽然只有短短的14天,但每一天都有“收获”。令张星星印象最深的是,当离别的汽车启动,一个平时特别顽皮的小男孩拼命追着把自己的照片塞给大家,以为只有在电视中才有的场景真实地在眼前上映时,她的心脏都被慢慢的感动与不舍充斥着。

  古话讲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对于贵州天柱县竹林乡的生活、教育情况,张星星认为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教育相对落后,而是学生父母纷纷离家,长期缺乏父母的庇护,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大批留守儿童并不缺少物质上的捐赠,而是缺少亲情的关爱和约束。在她看来,没有西部支教的志愿者经历,自己在课堂上很难认识到这一点。

  “人行千里母担忧”这句似乎在每一个父母与孩子身上都有过深刻的证明。从反对到默许再到支持,很多家长对孩子从事志愿服务的态度悄然转变。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毛珏琰的父亲说,有一天,女儿打电话告诉他“要到贵州去支教”,当时我既惊讶又不安,活动安全吗?孩子能真正帮助到他人吗?如今,看到孩子在付出爱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磨练自己的人生,身为家长,倍感欣慰。

  对于大批学生到遥远的地方去支教,苏州大学副校长、文正学院院长殷爱荪也坦然承认学院的压力不小,“万一出意外了怎么办?”他说不能害怕承担责任,就约束学生的发展,那样只会犯更大的错误。

  据介绍,文正学院办学至今,无论是组织还是社团,都在坚持着自己的志愿道路。育才小学、越溪小学和福利院这三大服务基地,无论刮风下雨,烈日寒冬,每周一次的志愿活动从不间断;火车站义工、西部支教、义务献血、法律援助和环保普及,开始后就再未停止。

  自主管理 学生进门当主人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殷爱荪说,文正学院一直通过学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服务来推进良好院风、学风的形成。

  以文正学院食堂为例,殷校长介绍说,学校为避免食堂垄断经营,会引入多家经营。食堂经营者们在经营中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与伙食管理委员会的学生们去交涉,如果竞聘者不回应、改正该学生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与问题,就很可能面临学生们集体的“抵制”。

  “除了犯罪行为,学生因为年轻犯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殷校长说,除了传统的“学习学分成绩单”,学院还有一套独创的“行为学分成绩单”。这份成绩单的评定依据是《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学生行为学分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每个同学一进校门,他的“行为成绩”账户上就拥有了基础分80分;在校四年期间,无论他做了什么好事,比如拾金不昧、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他都可以依据规定,申请相应的加分,而做了坏事也会被扣分。

  学生犯的一般错误,可以被抵消,而不再“记录在案”,殷校长认为,“学校应促进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随意处罚,让‘档案记录’伴随学生的一生。”谈到这样做是否会导致对学生的约束力降低时,殷校长认为不会。让学生“做主人”,就是让他们既享受“自由”,又承担“责任”。

  一位学生的家长感言,当今社会竞争很大,大学生也早已不是稀有资源。知识与实践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都已成为是否能被社会认可、并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志愿活动,弥补了文化教育的局限性;自主管理,让学生稳步走向成熟。学院给学生创造平台、机会,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用心良苦。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