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马工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编写组主办,4166am金沙信心之选承办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教学、编写和热点问题研讨会”在4166am金沙信心之选综合楼三楼大会议室开幕。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小勇,复旦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岳娟娟,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处副处长刘洋,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涂小马,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主编黄霖,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谭帆,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郑伟,与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就“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教学、编写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本次会议开幕式由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国安主持。
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党委常委、副校长毛小勇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文论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回顾、总结和反思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历程,进一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他希望能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为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各领域带来新的成果和思路,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教学与研究开辟新的路径。
复旦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岳娟娟发表致辞。她首先代表复旦大学党委对4166am金沙信心之选、马工程编写组专家及参会人员表示感谢,并强调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对了解文学发展进程、学习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岳书记指出郭绍虞先生、王运熙先生的学术贡献与成就,其中如《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等著作已成为学术经典。黄霖先生继承前贤的学术传统,见解独到,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为这一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谭帆,对黄霖先生的邀请表示了感谢,指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各体文学研究、中山大学中国文体学研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术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重新巩固相关研究基础。此外,他指出,不同文体的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存在差异,和诗学理论批评史相比,小说文学批评史研究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郑伟首先对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与复旦中文系表示了感谢,并介绍了山西大学文学院对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的重视,指出教学中应注意问题意识与思想逻辑的统一,强调从文论知识系统内部,从文论命题进入时代精神,并结合文化史研究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为构建中国文学批评史话语体系的独特性贡献力量。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主编黄霖教授首先对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复旦中文系表示感谢。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基础,多交流在教研第一线中发现与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教材第三版的改进多提宝贵意见。他希望各位学者对当下批评史著作的相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他代表“马工程”批评史编写组表示,会积极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和观点,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而继续努力。
开幕式后,大会分别举行了五场主题报告。
第一场发言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副主编李春青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王永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孙超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勇教授,分别就新文科建设、教学课程改革具体举措、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等问题加以讨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就教学与研究两方面进行了评议,指出研究与教学、历史与理论之间所面临的矛盾在所难免,并为如何沟通两者进行了交流。
第二场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袁济喜教授的主持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张金梅、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朱泽宝、西北大学文学院刘睿老师,分别就如何增强教材对学生的可感性、马工程批评史教材前两版的修订变化、古代文学史与古代文论教学的分合关系、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对学科教学的冲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复旦大学古籍所所长陈广宏教授就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并就教材编写过程中体例统一、文批史教学中的“通”与“透”、古代文学史与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三场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张晶主持。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肖锋教授、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吴中胜教授、长沙学院杨志君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程听,分别就《四库全书》中“集部提要”的教学问题、学科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如何从传播学的视域改进教学、中西文论术语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利华教授就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指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在大学教学中的变化,以及马工程批评史作为教材所面对的挑战与难点,并强调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明确理论边界的重要性。
第四场由暨南大学文学院刘绍瑾教授主持。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郑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斐、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袁劲、闽南师范学院吴丽娜老师,分别从理论教学与写作结合、比较诗学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关系、字说研究对教材编写的启发、传统文学批评中感性与理性的脉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复旦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罗剑波教授就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指出马工程批评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同时感谢各位发言老师从宏观视角、编辑实践和教学一线等方面提出的宝贵建议。
第五场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周兴陆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曾绍皇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所副研究员龚宗杰、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黎臻、高等教育出版社责任编辑刘纯鹏,分别就教材编写与接受的改进、圈点之学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学术话语体系与教学方式的转变、“马工程”批评史第三版的修订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复旦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李桂奎就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强调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独特性,并指出马工程教材中的“通变”理念与追求,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五场精彩的主题报告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副主编李建中进行会议小结。他分析了各位专家的发言特色,从“可感性”“理论化”“理论与理论家”“指瑕”等关键词出发,指出批评史教材中的四有:有人、有创作、有参与、有AI。他认为这四有对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各位参会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教研室主任吴兆路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指出“马工程”教材编写过程充满困难与挑战,对编写组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给予最诚挚的敬意,对于教材中构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黄霖教授对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感谢各位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和宝贵建议。此次会议不仅为编写组提供了深入探讨和学习的机会,也为后续的改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会议,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文论教学与研究的学术前沿问题,从不同视角展开了精彩的研讨。各位老师的发言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紧扣前沿理论与教学一线,展现出较强的理论深度与问题意识。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对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演讲多次报以热烈掌声。本次会议既涵盖了理论创新,又涉及了实践探索,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思想多元的学术盛宴。
(城市文化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