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苏州9月11日电(宋婷)最近,一部青春偶像剧《北京青年》红遍屏幕。该剧讲述了几位不安于安逸生活的年轻人“重走青春”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不顺与坎坷。对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葛潇莹同学来说,她对这部电视剧的感受比别人来得更为深刻——她所在团队暑期远赴贵州山区的“爱·黔行”支教之旅,与剧中主人公的“生存体验”相比,来得更加真实与难忘,也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今年暑期,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爱·黔行”贵州支教团队在贵州天柱县竹林乡小学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队员们基本都是10级的学生,“从未远行,从未支教,从未去过山区”是他们共同的状态,而这次贵州之旅承载了他们人生太多的第一次,也给予了他们太多的独特的体验。
26个小时的硬座火车,6个小时的山路汽车,对于队员们的体能和毅力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而这只是开始。“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大概是对贵州极为形象的描述了。在乘车前往天柱县竹林乡小学的路上,队员们不时会遇见小型的山体滑坡,而从车窗看下去,旁边就是悬崖。而这样的恐惧和危险,几乎是那里的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
除了交通不便,队员们还要自己劈柴做饭,常常还要面对又停电,又停水的状况。14个队员,分成三组,每天轮流劈柴,做饭。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山区的集市四天才有一次,第一天做饭,队员们不知道集市情况,一天就把接下来三天的菜都吃完了。于是,接下来的三天,队员们就变着法的做仅剩下的土豆,“清炒土豆丝,红烧土豆,土豆汤……”,总之,就是一顿顿土豆宴。
提及那里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葛潇莹告诉我们,来自11级光信息的吴灏做的红烧肉最好吃。她笑着说:“男生们都把瘦肉省给女生吃,自己吃肥肉,很多在家从不吃肥肉的男生,也开始大口吃肥肉了。”
有时候,一组队员做调研,一组队员做饭。做饭的在学校等着做调研的回来,看见彼此的时候,队员们还唱一唱山歌,调侃一下艰苦的生活。当然,除了这一系列的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支教的课程安排。同往年一样,队员们开设了包括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地理等在内的诸多趣味性课程,也把语、数、外这三门枯燥的主课,加入了不少的趣味。还给了那里的孩子很多特别的“惊喜”。
队员们用募捐来的资金,给孩子们买来了神奇的“魔豆”,这些魔豆上面,都印着“梦想成真”的字样,希望孩子们看见“魔豆”发芽,就能看见梦想成真的自己。在主题为“我们的理想”的班会上,每个孩子都手捧着种子,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队长葛潇莹告诉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创意,是希望代表“爱”的种子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开出梦想之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大学校园,接受更好的教育,见到更广阔的世界。
虽然支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周,但队员们与那里的孩子,老师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在那里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还给那里的孩子设立了“惠寒”奖学金,竹林乡小学的龙立宇校长也表示:“很感谢那些前来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希望他们能带来更多的知识,明年一定要继续来!”
(光明网原文链接:http://topics.gmw.cn/2012-09/11/content_5046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