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衡 从未远行,从未支教,从未去过山区。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一群大学生走进了贵州山区,在给那里的孩子带去一堂堂生动而别样的课程外,他们自己也体验到了人生中最为别样的经历。
肖阳,苏大文正学院新闻系大三学生。在@姑苏晚报时,她说起了这段经历。这次贵州之旅承载了他们人生太多的第一次,也给予了他们太多的独特的体验。
去之前,他们就准备了两个多月,备课、发动募捐、购买文具用品。说起募捐资金,队长葛潇莹还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摆地摊。去贵州之前,他们在校内发动募捐。捐得的衣物,就找一些集市去摆地摊,变现后再购买一些文具。抛开了羞怯和面子,几个大学生就在夜市上叫卖,和大妈讨价还价。
出发了。26个小时的硬座火车,6个小时的山路汽车,这也仅仅只是开始。“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大概是对贵州极为形象的描述了。在乘车前往天柱县竹林乡小学的路上,队员们不时会遇见小型的山体滑坡,而从车窗看下去,旁边就是悬崖。而这样的恐惧和危险,几乎是那里的孩子每天都要面对的。
除了交通不便,队员们还要自己劈柴做饭,常常还要面对又停电又停水的状况。14个队员,分成三组,每天轮流劈柴,做饭。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山区的集市四天才有一次,第一天做饭,队员们不知道集市情况,一天就把接下来三天的菜都吃完了。于是,接下来的三天,队员们就变着法的做仅剩下的土豆。
虽然是去教书的,但从这些孩子身上,他们也学到了很多。副队长丁超给孩子们上的是弟子规,令他感动的是,这些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都特别强烈,也特别聪明。他领读一遍,接着学生朗诵一遍,就已经有人能够完全背下来了。“那里的孩子都特别懂事。”肖阳说,一对姐弟给她留下了很深印象。上初一的姐姐长得很瘦小,但她每天来上课还得带着上幼儿园的弟弟。弟弟很调皮,坐在她边上,一刻不停的。但她依然很耐心。课间学写字,她就握着弟弟的手,一笔一划地写着。回家的路上,弟弟吵着走不动了,她就背起弟弟。“看着她那么瘦小的背影,我们都感动得想哭。”
这也是苏大文正学院第三年去贵州支教了,据称,今后这样的社会实践还将继续。而肖阳他们几个也非常希望能再有这样的机会,帮助别人也成长自己。
①瞧瞧这些孩子,有多喜欢我们吧
②令我们感动的,是这些孩子渴望的眼神
③家访
④每到课间,带去的这些图书,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⑤虽然只有几个菜,但可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呀
(姑苏晚报 链接:http://epaper.subaonet.com/gswb/html/2012-09/20/content_182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