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过这样的切身感受:快递来了却不敢轻易开门,担心借钱不还而拒绝资援他人,买菜时要求小贩把秤搬到眼前……在很多人眼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不断下降。近日,由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大学生完成的一项社会调研,更是敲响了“诚信危机”的警钟。调研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都有过因他人不讲诚信而吃亏的经历,而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总体诚信情况不容乐观,亟待重视。
为客观得到人们对社会诚信问题的看法,并寻找合理的建议来提高人际间的信任度,来自苏大文正学院9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在刚刚结束的暑假期间,对此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研。他们主要通过在公交站台、火车站、学校多个公共场所发放问卷,以完成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00张。
该调研团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社会总体诚信情况的评价中,43%的受访者认为“较差”或“很差”。此外,72%的受访者表示有过因他人不诚信而吃亏的经历。除了社会上人际间诚信度缺失的情况,人们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同样表现出了不信任,问卷调查中调研团队了解到,社会失信最严重的现象分别出现在购物称重、商品质量、广告行业、行业收费这四处,其中,69%的受访者对商品质量不敢全然放心。由此可见,人际不信任现象较普遍,社会诚信度危机并不容乐观。
调研团队负责人、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冯伟表示,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社会需要诚信,但是联系到自身利益,往往不能“知行合一”,这种矛盾的心理成为社会诚信发展的较大阻力。同样,社会上没有形成一股良好的诚信风气,使得诚信的一方会“人云亦云”,为了眼前既得利益而退失底线。在调研队员们看来,在这个诚信相对缺失的年代,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建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纽带,是当下亟待完成的事。
(中国江苏网 原文链接:http://sz.jschina.com.cn/news/pt/201309/t12962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