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在贵州省天柱县竹林乡支教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爱·黔行”团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跋涉,终于到达同在该乡支教的中国矿业大学团队活动基地——秀田小学。除了“他乡遇同道”的嘘寒问暖之外,大家更是围绕支教进行了深入交流。文正学院团队有着在当地连续四年支教的丰富经验,面对首次前来的矿大团队,他们义不容辞也毫无保留地传授起“支教经验”。
四年时间形成的“文正经验”
从首批“拓荒者”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深入黔边,到后几年“后来者”的完善和补充,如今的文正学院支教团队对当地学生受教育程度、心理特点、风俗环境等情况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与此同时,对于支教的前期准备工作也相对成熟,每年4月份就开始在同学中招募成员,精心挑选出来的队员将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进行物资募集、义卖等慈善活动,所得物资和善款在支教过程中捐给当地的贫困孩子。 据团队负责人张敏聪介绍,在去之前他们就会和竹林乡小学彭校长取得联系,并就招生、课程安排等细节问题进行沟通。“前期准备充分对于后期支教顺利开展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张敏聪说,“我们所有队员从4月份招募结束之后就经常集中起来进行备课、试讲、商讨各项安排,我们还会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
相同的追求让他们相见恨晚
文正学院支教团队到达竹林乡不久,队员就从村民口中得知矿大的支教团队也在当地的另外一所小学进行支教活动。于是他们在村民的引导下,跋山涉水好不容易找到位于一面山坡上的秀田小学。无独有偶,矿大支教团队也听说了文正支教团队也在当地,也正准备找机会前去交流。
“我们顶着太阳走了那么远,所有队员都像洗了澡一样,这样出现在矿大同学面前还有点不好意思。”话虽这么说,但文正学院支教团队和矿大支教团队的队员一见面就感觉特别亲切,在矿大支教团队领队林小龙带着大家参观了他们的教室和住的地方之后,他们就迫不及待找地方坐下来开始交流。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对于支教的安排也不一样,但因为有着共同的追求,一打开话匣子就“简直停不下来”。
面对质疑,他们选择“纯粹”
矿大的支教团队是首次深入贵州,由于缺乏群众基础,他们用“入住”的方式了解民情,他们住在村民的家中,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辅导、帮助村民做农活,以此在村民中建立信任,之后在当地书记的帮助下在学校中开设班级。因为事先并不了解当地小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他们在课程内容上多以教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为主。“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我们支教团队之前的影子,当初学长们也是这样充满热情和无畏来到这里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张敏聪说道。当然,他们也把文正学院支教团队一步一步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一一和他们进行了分享。
两支支教队伍尽管在组织方式和支教安排上存在种种差异,但是在核心问题的处理方式和看待方法产生了共鸣。在支教活动面临种种质疑的今天,所有队员们也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但以孩子为中心始终都是两支队伍的共同理念。“在支教的过程中去功利化,集中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并且要不断思考如何保持纯粹的支教精神,让这种精神推广和延续下去。”文正学院支教团队带队老师魏秋江的一席话让两个支教团队的队员“豁然开朗”,他们也更加清晰了接下来的支教之路该如何走下去,并且走得更加稳健和更加远。 (通讯员邢超 嵇婷婷 记者沈大雷)
(中国教育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407/t20140723_591489.html)
(中国网 转载链接: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education/live/2014-07/24/content_27788164.htm#)
(央广网 转载链接:http://edu.cnr.cn/list/201407/t20140723_5160233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