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30日)的《城市商报》、《姑苏晚报》均以较大篇幅对我院世乒赛志愿者邢丽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以下是报道原文。
(城市商报)记者发病倒地,志愿者紧急救护 极端天气,五千观众1小时疏散
前天晚上,暴雨如注。当世乒赛结束了一天的赛程,志愿者准备搭车回校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了——一位负责世乒赛报道的记者突然抽搐倒地,情况危急,一位名叫邢丽的志愿者紧急施救和守护,及时等来救护车救援,避免了一场可能造成的生命危机。而面对当晚极端恶劣的天气,苏州世乒赛组委会启动紧急预案,5000观众1小时疏散完。
□商报记者 杜鹏伟
一记者倒地抽搐 志愿者专业救护
当世乒赛结束了第三天的比赛,晚上10点40分左右,邢丽按照惯例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在出口处等待班车接送。这时,她突然接到电话:“学姐,不好了,媒体通道出口处倒下一位记者,你快来看看!”邢丽二话不说,立即赶往现场。
“我看到一位佩戴绿色媒体证的男士倒在地上,判断应该是一名记者。他口吐分泌物,全身在抽搐,腿脚哆嗦,还不停地用手抓挠身体。”昨天上午,邢丽给记者还原当时的情景,“当时围观了好多人,把倒地的记者围住,一名志愿者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
“我学过一些急救常识,我们志愿者之前也培训过。于是我先检查,确认他有心跳和呼吸,在排除掉心肺功能问题后,我赶紧让大家疏散开,保持空气流通,确保他呼吸顺畅,然后脱掉他的外套,让他平躺下来,把他手掰开,阻止他抓挠自己,等待救护车救援。”
“那时候的他是不能动的,有人想搀扶他起来,我立即阻止了。但毕竟我不是医学专业的,只是懂得一些,只有等救护车来,让医生来治疗。我学妹之所以打电话给我,因为我大三,比她们年长一岁,在她们中间有威信。”邢丽说,“而且我学的空乘专业开设过一些相关急救知识的课程,我们志愿者也有过相关急救的培训。不过我觉得这其实没什么……”邢丽说道。而打给邢丽电话的目击者徐玲玉说:“看到这一幕,学姐又给我上了一课,我觉得学姐很了不起,遇到问题时很镇定,可以帮助别人。”
没多少时间,救护车就到了,医生把患者抬上担架送去医院。据了解,该记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世乒赛组委会已经和该记者所在单位取得联系。
“看到救护车来了,我们就放心地上了班车,到宿舍已经快夜里12点了。世乒赛开赛三天来,我感受到了好多,也学习到了好多东西,学一些急救常识真的很必要。”据了解,邢丽是来自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空乘专业一名大三的学生,也是世乒赛竞赛部的一名志愿者,平时在场馆三楼信息咨询处负责引导和资料发放的工作。
极端天气考验世乒赛 五千观众1小时疏散完
就在这位记者发病当晚的同一时间,苏州世乒赛又经历了一场大的突发情况的考验——一次罕见的极端天气突袭苏城。突如其来的狂风夹杂着冰雹从天空倾泻而下,而此时正巧又是当日世乒赛比赛结束,观众散场的时间段。
针对这样的极端天气,为了避免观众因雨天滞留在场馆出口,苏州世乒赛组委会启动紧急预案,世乒赛现场安保部积极响应,迅速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及时解除了世乒赛场馆周边道路在赛时的交通管制,允许社会车辆、出租车、大巴车进入苏州大道东,国际博览中心路段,同时调集交警应急力量到现场组织、指挥、疏导交通,维护道路安全。二是及时协调交通运输局、公交营运中心,紧急调集了11辆公交专线车开到国际博览中心,有序疏散观众到各个轨交站点,同时通过苏州交通广播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引导出租车到国际博览中心场馆周边营运观众。三是组织场馆警力和志愿者在三个观众出口维持秩序,安抚观众情绪。四是积极协调苏州轨道交通公司和轨道公安,及时调整这一时段的营运班次,加强站点警力的部署,维持站点内的秩序。在现场指挥部强有力的指挥和各方的协调努力下,5000余名散场观众在一个多小时内全部有序疏散完毕。
据此次苏州世乒赛组委会安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不仅是针对恶劣天气,此次苏州世乒赛组委会和有关安保部门准备了多套应急预案用来针对各类型的突发性事件。例如组委会在场馆内安排了8名消防官兵,在场馆的3楼停车平台也安排了一台消防车,部署了消防官兵。遇到特殊事件,场馆内能做到一分钟响应,三到五分钟处置。
志愿者都受过急救培训
据世乒赛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的朱睿介绍,世乒赛所有志愿者在专项培训前都有通用培训,而通用培训就包括了急救、礼仪和外语交流等课程。“课程包括培训心肺功能相关知识,首先要检查是否有心跳和呼吸,学习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另外每一个志愿者随手都有一个急救包,急救包里面有三角巾、小剪刀等”。
(姑苏晚报)最美“小青葱” 急救晕倒记者
本报讯(图/文 记者 臧凌云 实习生 刘晴)4月28日深夜,一张“志愿者急救晕倒记者”的照片在世乒赛志愿者群组里流传。当本报记者昨天找到照片中的那位志愿者时,她却一直在强调,“我只是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对晕倒的记者做了基本护理,做了志愿者该做的事,并没有像网上传的那么神。”这位志愿者的名字叫邢丽。
在接受采访时,邢丽希望记者能够原本地叙述事件发生经过不要夸张。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这位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声音温柔甜美的姑娘才开始不疾不徐地讲述。28日晚上10点40分左右,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邢丽和同学准备回学校休息。就在这时,另外一位志愿者突然给她打电话说“媒体入口这边有一位记者晕倒了!”邢丽和其他志愿者马上赶了过去。
晕倒的是一名中国男记者。“我到的时候他已经仰躺在地上了,并且有四肢抽搐的动作,”邢丽回忆说,“我首先解开他的衣服扣子保证他呼吸畅通,然后守在他身边防止抽搐的手抓伤他自己。”当时很多人都围了上来,为了保证空气流通,邢丽让大家散开,其他志愿者拨打了120。“情况还是比较稳定的,救护车来了之后他已经恢复了意识,可以慢慢坐起来了。”
邢丽是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空乘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恰好在本学期学习了心肺复苏等急救课程。“也是巧吧,毕竟课程刚刚验收不久,一切都很熟悉。”邢丽谦虚地说,“可能也是因为我听课比较认真,所以操作起来并不紧张。”
提起自己的世乒赛志愿服务之路,邢丽笑称“有点忙”。原本被分在竞赛部内场引导组的她,因为信息组缺人手就被临时调配了过去,但做的却大部分都是“翻译”的活儿。澳大利亚的观众因为票务发生纠纷,老挝代表的相机丢了和公安局打交道,欧洲运动员摔伤腿韧带拉伤……这些大家看来的小概率事件,都是三天志愿服务中邢丽所碰到的。她笑称“如果我不在竞赛信息服务台,那我可能在任何有可能的地方”。同时她也很开心地说,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30日邢丽将休息一天,之后将会一直服务到世乒赛结束。她说自己从来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只是尽好了一名志愿者的本分,可这三天的经历却着实有点丰富多彩。她说:“接下来的比赛,希望大家真的不要在健康方面出问题了。其他的,就尽管来找我们志愿者吧!”
昨天,本报记者电话联系了那位晕倒的同行。据他介绍,可能是因为工作太辛苦,饿过了头,才导致身体出现意外状况,目前情况已经稳定,没什么大问题。他非常感谢苏州的志愿者们所做的应急处理,帮助自己及时摆脱了困境。同时他也不希望公开自己的身份,“世乒赛采访的时间较长,我不想家里人和单位担心。”这位敬业的记者同样令人倾佩。
(院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