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传来喜讯,该校2016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张成及其创业团队的“徕巴智慧洗衣服务平台”,成功入选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的“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这一主要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智能干洗、私人订制西服、成衣销售等服务的创业项目,在去年注册成立公司,并在短短一年内营业额就已经突破100万元。
近年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瞄准培养“能说、能做、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目标,把深化创新创意创业的“三创”工作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针对传统本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意市场脱节、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就业轻创业”等问题,构建起创业教育深度融入学生专业教育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链。
“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创新点,我们着重构建创新创意创业教育体系,在培育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袁昌兵介绍,从2011年起,学院依托大学生创业园载体平台,已成功孵化包括文创、3D打印、通讯、设计等门类在内的近百个“三创项目”,在这些入园项目中,像“徕巴”这样既拿下国家、省市创新创业比赛大奖,又获得实际营收效益的优质项目不在少数。
“三创项目”获得专业大赛和市场认可的背后,是文正学院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以及项目孵化体系的渐趋成熟。
“在‘三创’教育方面,我们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业教育模式,通过与全球大型的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智慧树’合作,开设了六门网上慕课选修课程,对全院学生开放,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第一课堂教育模式,还通过新生创业导航、SYB、创业模拟实训及菁英提高班等形式,构建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创业教育体系。”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学生发展中心主任王淼介绍。为保证课程实效、防止学生“混学分”,学院还从12个系组织8名专业课指导教师负责“见面课程”,创业课成绩最终由线上慕课、见面课程、平时作业三部分组成。“通过有效的课程设置,学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创业知识,本学期在修学生已超过700人。”王淼说。
创业课程顺利结业后,不少学生开始寻求“上马”创业项目的机会。为了满足学生创业实操需求,文正学院每年下半年11月启动项目征集,并通过筛选、技术培训、专家答辩等多个环节,遴选优质项目进驻大学生创意创业园,并给予5000到10000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项目入驻后,学院每学期还会有期中、期末检查及结项汇报等环节,层次欠缺、科技含量低的将会面临淘汰。
严格的筛选考核机制,让创业项目的“含金量”得到保证。去年11月,该校学生王其群团队凭借“高校档案信息集成化服务平台”项目,一举获得“创慧湖杯”第三届苏州独墅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
“目前我们的团队成员半数来自档案学专业,主要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档案文书整理,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简历订制和精准就业对接等服务,团队已于2016年注册成立公司,独立开展市场运营。”项目校内负责人、文正学院2016级档案学专业的学生李凡阳介绍,“甲库”的成长,得益于学院的大力扶持,除了SYB等创新创业课程,学院还会邀请创业导师库专家普及税务、工商注册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对团队帮助很大。如今,项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正朝着档案数字化方向转型。
“校园项目想要长远发展就不能只着眼学生市场,更要适应社会环境,通过提升项目整体层次,与外面的企业同台竞争。”作为学院 “专业+创业”指导教师之一,光电与能源工程系教授李成金认为,学校从大一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十分必要,除了开设职业生涯导论等课程,不断整合社会资源,邀请企业带头人、优秀毕业生前来分享经验。“以光电、能源等工科专业为例,学院目前已经开展与科沃斯、西门子、华电等知名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指导。”李成金说。
文正学院还从管理机制和载体平台打造上进行创新,推进“专创融合”工作提档升级。今年,学院成立“三创”工作领导小组,旨在全面打通各职能部门,通过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当场解决学院“三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成立实践小组,定期搜集创业团队诉求,并予以集中解决。在学院北面的一川街上,曾经的临街门面正在紧张改造过程中,明年,学院筹建规划的“三创学院”将在这里成立,尽管场地功能的变换将为学院减少上百万元的租金收入,但这个软、硬件配套设施更为完善的学生创业园,将划分创新创意训练、实践及项目孵化区、系科工作坊、教研室等功能配套区,为文正学院进一步探索“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创意创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