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由4166am金沙信心之选主办,设计与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院承办的“戏曲+”非遗传承创新交流会在艺术中心403室举行。出席人员有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姜竹松,设计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刘文,非遗研究院院长龚平,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兼非遗研究院副院长刘咏清,苏州市艺术学校校长王臻,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杨飞,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艺术学院教授袁牧,苏州丝绸博物馆原书记、副馆长王晨,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许静波,中数文化大数据(苏州)有限公司商务市场部主管陆海南,苏州桃米艺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惠晓坚,4166am金沙信心之选设计与艺术学院教师程承、黄越、薛永辉。会议由刘咏清主持。
龚平首先介绍了非遗研究院的基本概况,强调非遗研究院的工作始终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产学研创的结合,着眼于学校资源现状、发展战略和苏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三个方面。接着,龚平院长从“大非遗”视角出发,分享了非遗研究院上半年在非遗品牌建设、数字化赋能、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其中重点介绍了非遗研究院的两项重点工作:一是非遗研究院以苏州的“两件国家级非遗衣裳”品牌保护建设方案为抓手,通过“数字赋能、美育教育和课程建设”,推动苏州“两件国家级非遗衣裳”的保存、传承、传播和利用,构建苏州非遗保护品牌新生态。二是非遗研究院同时关注苏州市流入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力求为苏州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使流入非遗资源有力推动苏州地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刘咏清就苏州戏曲类非遗传承创新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四项重点任务,包括了戏曲人才培养、传播机制完善、人文经济学戏曲研究工程以及数字赋能戏曲传承的新形态,并提出多项具体内容,涉及9个方面,包括人才培养、大学生戏曲节与巡演团、昆曲评弹数字化、非遗衣裳数字化、产教城融合、人文经济研究、工艺美术激活、非遗戏曲市集、长三角戏曲联盟。与会人员以此提纲要点为切入点进行深入交流。
王臻表达了对昆曲人才培养和传承模式创新的关切,以及打造昆曲IP,通过衍生品开发加强文化推广的愿景。杨飞提出通过考级与数字化教学系统相结合,提升戏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设想,并讨论了如何通过戏曲+模式,促进文化生态的构建。袁牧主张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结合师资力量和资源,专注于戏曲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文化传承与跨界融合,强调产学研合作,以项目落地为目标,推动非遗研究与教育的实质性进展。王晨结合苏州丝绸文化,探讨了如何通过传统工艺与戏曲的深度融合,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增强非遗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许静波从学术和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五个一”的方向,以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推动非遗的现代化传播。陆海南从企业角度出发,展示了中数集团在数字文化大数据采集及戏曲类非遗资源数字化方面的前期探索,提出通过AI影像修复、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为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惠晓坚分享了直播行业经验,提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助力非遗传播的见解。
会议最后,姜竹松进行了总结发言。姜院长对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肯定,他强调戏曲类非遗传承与创新并重,认为学校应聚焦于培养具有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戏曲人才,同时通过跨界融合,推动非遗文化的现代表达与传播,为戏曲传承工作贡献实质性的力量。
本次“戏曲+”非遗传承创新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戏曲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4166am金沙信心之选将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推广,为文化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设计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