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江苏“百所高校对接千个产业链党建联盟”行动暨苏州政校企协同助力产学研融合党建共建活动成果,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做好政校合作,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康养产业学院和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达成一致,以运动健康和康复为核心,共建“运动损伤与康复训练”课程,深化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以期深化对健康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理解并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深入了解体育健康管理的最新知识、技能和科研、洞察体育健康行业的前沿趋势、把握健康管理行业的最新发展脉搏。在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潘志林所长、夏华副所的支持下,由我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实践团队自7月8日开始,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法,走进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并进行多次多场景调查调研。其中,我校档案学专业赵生辉教授还特别指导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数字化档案建立。
深入调研,科学膳食和营养管理
在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实践团队开启线下调研之旅。在前两周的调研期间,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苏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对运动员膳食的严格搭配和营养管理。通过观察每日食堂的膳食配伍,同时查阅运动员营养食谱,并根据每天调研时专业人员的讲解,成员了解到运动员的膳食需要根据训练项目和训练强度进行随时调整和个性化制定,以满足能量和营养需求。如:游泳运动员需要特别关注维生素D3的补充促进钙的吸收,而射箭运动员则需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提高视力和神经控制能力。此外,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其日常膳食计划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为关键,占全天总能量摄入的55%至65%,旨在确保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与竞技中,能够获得持续而稳定的能量供应,助力他们发挥出最佳水平。
科学研究,现代科技与健康监测
为探究现代科技对体育健康的影响与帮助,“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实践团队线下成员还参与了一系列智慧体育科学研究。包括: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的检测、制定和评估运动训练计划以及学习和使用运动员体质监测的相关仪器,如离心机、迈瑞BS-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KQ5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与SA-6000电解质分析仪等多种先进监测设备。通过直接的参与和深入观察,学生们对先进技术对体育健康管理的影响有了更为直观的感知。
学习观察,训练方法与健康管理
在实践的第三和第四周,“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实践团队线下成员深入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近距离观察了运动员们的训练场景,并观看了多种运动项目的比赛,涵盖了射击、游泳、乒乓球和自行车等。这些项目比赛让他们对运动员的技能和技巧有了直观的理解。赛后,学生们还旁听了专业按摩师为运动员进行的肌肉放松按摩课程。通过对运动员们这一系列的观察,学生们得以收集到一些有关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健康管理、损伤预防及恢复方法的资料。此外,学生们还积极参加了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科学健身讲座。参与各类体育科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动员们的爱国精神、拼搏精神和协作精神也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线上查阅,资料收集与深入研究
在“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实践团队线下成员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负责网络研究的线上团队成员也在同步开展仔细的资料收集和详尽的调查工作。根据线下成员提供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更深入的收集和研究。利用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查阅了大量关于体育健康管理的学术论文、最新研究报告和专业书籍。深入探索并研究运动员日常营养品,补充了线下成员研究的不足。线上成员发现增肌类、减脂类、机能增进类等营养品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极为重要,如肌酸就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强肌肉力量,抗氧化剂就可以帮助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与疲劳感。线上研究还拓展了对体育健康检测领域的认识,学习并了解各类运动员体质监测仪器的功能,如:离心机与迈瑞BS-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二者共同用以评定运动员的人体机能水平和运动量,能够实时监控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训练效果;SA-6000电解质分析仪可评估运动员的电解质平衡状态,从而帮助制定科学的训练和营养补充计划。线上成员还关注了运动营养和运动康复的最新动态,并结合心理学视角,与心理专业的成员分析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情绪管理,强调了心理健康在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认知、突出实践和展望未来
经过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并进行多次多场景调查调研,“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实践团队成员们对体育健康管理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体育健康管理不仅仅是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还包括心理、营养和康复等多个维度。通过线下实践调查研究和线上的资料收集和阅读文献,团队总结出了一些体育健康管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和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个性化的运动训练计划、科学的饮食营养指导、心理调适和压力管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恢复等。
基于我校张宇副教授202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重点资助项目《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案例研究》、2024年苏州市科普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苏州老年人健康指南(江南文化时令食物营养篇)》、2024苏州市社科普及惠民扶持项目《苏州“一老一小”苏味时令食物和营养食谱》阶段成果,“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还积极参与了校外多个校企合作单位、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社区等围绕“一老一小”、残疾人、孕妇乳母等特定人群的健康营养宣教、传统优秀文化普及、苏味美食非遗技艺和科学体锻等知识和技能学习,用切实行动推动健康中国2030建设,贯彻《苏州饮食文化振兴计划》和“苏式助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精神,为社科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贡献力量。同时团队还积极投入到《医工交叉“AI+SDG ”助力智慧健康类课程教育—基于交互式人形机器人平台》“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和《医工交叉“AI+SDG ”聚焦第四餐,助力老年人智慧养生》《聚焦民生需求,智慧家居助力老年悦享生活》“智慧助老”项目中,探索“数字+”“AI+”等技术应用,为健康服务与管理赋能增效。
下一步,依托我校苏州市级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慧康养重点实验室”平台和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与培训基地,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和康养产业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并做好2024“健康产业运用与管理”微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双线融合”智慧体育健康管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在体医融合方面深入学习和拓展,为苏州体育运动人才培养,为健康管理贡献力量,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实现高质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城市治理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