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积极响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以学校“融城思政”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六大融城工程”,积极探索地方文化与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启动了“苏城十二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该项目不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更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安全教育月:筑牢安全防线,守护青春梦想。学院联合地方社区及机构,为新生提供了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网络安全实地观摩与体验以及反诈知识讲座,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文化浸润月:传承非遗文化,涵养人文情怀。通过非遗文化体验、艺术展览参观、江南船拳体验等活动,学院带领师生深入体验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了地方文化与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志愿服务月:践行社会责任,传递青春正能量。学院与越溪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建志愿服务基地,组织志愿者参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职业教育月:深化校企合作,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院加强校企合作,举办专场招聘会,申报立项2024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开展在苏重点企业走访交流,与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入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高素质人才。
青年成长月:弘扬青年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学院通过发挥专业优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了“苏城计科学生事务百事通”和“苏城计科行为学分AI分析师”应用,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智能化的学生事务服务。此外,积极将AI技术运用到多种场景中,如创作庆祝五四青年节活动《计科之梦》与《五四颂》等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三创文化月:创新创意引领,激发实践热情。学院启动导师制项目,召开应用型人才校企融合培养暨建院一周年发展研讨会,举办学校第一届信息素养训练营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赴第一届中国工业视觉大会观摩学习,联合承办第二十三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劳动教育月: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实干品格。学院与姑苏区劳模协会共建在苏高校首家“劳模育人实践基地”,邀请全国、省市劳模代表分享经验。此外,学院还组织了多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也激发了他们为社会作贡献的热情。
社会实践月:走进社会课堂,增长见识才干。以“走进苏州,感受新时代脉搏”为主题,学院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文化研学、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
入学教育月:助力新生适应,开启大学新篇。针对新生,学院开展了系列适应教育活动,包括迎新生系列活动、院长书记第一课、心理健康讲座等,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建立归属感。
党团教育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学院通过组织师生党员观看红色舞台剧《信仰》、开展主题讲座等形式,深入挖掘苏州红色文化资源,强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
科创文化月:激发科研热情,营造科创氛围。结合专业特点,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创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积极推进“15分钟科创生活圈”、“大中小学科普一体化建设”等项目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学院专业赋能地方实践的能力。此外,学院创刊并发布学校首家院刊《计科青年》,为师生搭建科研成果和实践心得的交流展示平台。
爱国教育月:走进红色基地,坚定报国之志。学院与多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感受苏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成就。组织师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举办跨年晚会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学院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融城性”教育活动,立足城市、学校、学院、学生的特点与实际,主动探索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有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此外,学院“融城思政”教育实践相关活动,受到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网、交汇点、引力播等国家与省市地方官方媒体报道30余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与积极影响。
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融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实施,是学院用心用情温暖相伴,努力谱写学生成长成才江南百景图的真实写照。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学校“融城思政”理念,进一步优化育人机制,坚定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育人路径,为苏州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